來源:wind
3月10日,港股市場低開低走,截至發稿,和跌幅均超過1%。市場回調不改資金做多熱情,早盤淨買入額已突破100億港元。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基金經理曲少傑表示,全球資金正積極湧入“估值窪地”,港股後續上漲潛力及持續時間或相當可觀。
3月10日,港股大幅回調,截至發稿,恒生科技指數跌超2%,市場的大幅波動並未影響資金的做多熱情,南向資金延續買買買模式,淨買入額已突破160億港元。

發布研報表示,本輪反彈的本質是建立在對科技趨勢的樂觀情緒上。這個情緒計入的程度和未來還有多少“想象”空間,是回答未來市場空間的關鍵。並表示,1)當前的AI趨勢、敘事變化和估值重估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2)短期也需要把握節奏,倉位和成本同樣重要。如果預期短期新增催化劑有限、甚至還可能存在政策不及預期以及外部擾動增加的風險,還是以短期觀望為主。我們繼續維持在近期一係列報告中《再論中國資產的重估前景》短期恒指23,000-24,000,樂觀情形25,000的點位測算。需要說明的是,這樣一個靜態的測算,並不意味著觸及後一定會大跌,也不意味著在短期資金和情緒助推下不會突破,但意味著在長期預期無法兌現之前,對樂觀情緒的不斷透支,也意味著市場分歧的可能加大。
2025年以來南向淨買入超3100億港元
Wind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額超3100億港元(截至3月7日),最近一個月,已有十幾個交易日單日淨買入額超100億港元。

長城港股通價值精選基金經理曲少傑表示,當前港股估值合理偏低,國內經濟好轉預期增強,人工智能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港股科技互聯網企業代表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未來將有明顯的增長機會。隨著中國經濟表現出向好趨勢,海外資金已敏銳地捕捉到加倉中國核心資產的機會。當前多家國際主流投行喊出中國資產重估口號,全球資金正積極湧入“估值窪地”,港股後續上漲潛力及持續時間或相當可觀。
港股 AI重估剛起步
嘉實基金經理王鑫晨認為,港股 AI重估剛起步,關注三條線索。
和去年9月國內政策驅動的上漲相比,前次重估的是中國經濟,此次重估是中國科技。DeepSeek的V3/R1模型,以全球領先的性能、極致的高效低價以及完全的開源,一經發布就擊碎了矽穀壟斷AI創新的夢想,也讓整個中國AI生態圈被世界所發現。國際投資者敏銳且迅速地把目光放回了被嚴重低估的中國互聯網資產,尤其是港股市場優質標的。這些企業在過去複雜的宏觀環境下展現出了業績的韌性,並且引領中國AI產業的投入和創新。
互聯網行業在港股科技布局排序位居首位。在 DeepSeek引領“AI+”產業鏈爆發的背景下,王鑫晨認為,港股人工智能重估有三條重要的投資線索:首先,DeepSeek催化了國內科技產業鏈需求,尤其公有雲需求增長顯著;第二,智能駕駛滲透率在2024年下半年達到了15%左右的臨界點階段,跨越鴻溝後未來有望迎來需求加速增長;第三、先進製程的稀缺性或將迎來價值重估。整體而言,在香港市場互聯網大廠、公有雲龍頭、智能車領先企業、消費電子終端龍頭、企業SaaS等龍頭企業聚集,且多為港股稀缺標的,對整個產業鏈有牽引作用。
從科技股目前上漲後的估值水平來看,整體都還處在合理區間,部分盈利充足的互聯網企業仍處在合理偏低估值水平。未來隨著全球及中國AI發展的繼續催化,且這部分企業還將有結構性的盈利增長,仍然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優質資產。同時,南下資金與外資共振,再結合相對較低的估值,未來有望推動港股進一步打開向上空間。